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民国时期的儿童漫画
最近,不少家长们应该已经复工了,即使不出门上班,也开始云办公。居家办公,同时还要照顾开学延迟的人类幼崽,这段时间,必然会成为中国孩子们一生中最特殊的记忆,同时也是对家庭教育的一次集中检验。
停课不停学,老师变主播,家长兼职班主任,各种相爱相杀难以言说。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宅家也会这么累……父母居家如何“自救“?中国近代的“教子有方”是如何实现的?民国时期经典的儿童文学、漫画、歌曲、期刊想不想看?让我们一期一期看下来。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近代报刊上出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儿童小漫画,有的是童话故事的插图,有的是教材书的节选,更有的是一些大画家专门为小读者打造的连环画。
当时,从事儿童漫画的既有普通的插图设计人员、教师、美术编辑、出版社职员等,也不乏在当时儿童教育届享有盛名的学者,甚至吸引了艺术界的大家如丰子恺、丁宝书、陈丹趣等,他们共同推进了儿童漫画的发展和繁荣。
今天,我们透过泛黄的纸张依然可以看见一列列精练工整的繁体字和一幅幅独具匠心的插图,排版精美,相得益彰,成为大画家倾心“小漫画”的生动写照,大师的执着和认真为那个时代的小读者们带去了图文并茂,活泼有趣的插图漫画,历经岁月,隽永流传。
图片来源:《儿童世界》
1948 年 / 第 3 期 / 第 5 页
丰子恺先生是该时期儿童漫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深深认同“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先生的作品取材活泼,画笔质朴,他善于运用中国传统的写意技巧,以简单的线描勾勒出儿童日常生活的点滴,寥寥几笔便栩栩如生,将儿童喜欢游戏、善于模仿、充满好奇的天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两个人吃一碗》、《今年几岁?》、《可爱的小掱手》。
瞧,图中的小朋友努力挣脱妈妈的怀抱,伸出稚嫩的小手想从老祖母头上拔金耳挖。作品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惟妙惟肖的刻画使大人也忍俊不禁,仿佛重拾起儿童的物外之趣。通过这样的漫画,丰子恺先生不但记录了当时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从中来教育儿童,启发儿童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图片来源:《妇女月刊》
1948 年 / 第 7 卷 / 第 3 期 / 第 1 页
图片来源:《妇女月刊》1946 年 / 第 5 卷 / 第 3 期 / 第 1 页
图片来源:《妇女月刊》1948 年 / 第 7 卷 / 第 4 期 / 第 1 页
他的作品在《妇女月刊》、《教育杂志》、《中学生》等近代报刊中均有大量刊载,内容涵盖生活趣闻、童话儿歌,每一篇都是为小朋友度身定制的佳作,既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小朋友的审美情趣,又将为人处事的道理融入画笔之中,可谓“润物细无声”。
此外,他还应叶圣陶的邀请,精心编制了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丰子恺说过:“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正是出于这份对小朋友的关爱,丰子恺常常站在儿童的角度看世界,看到了许多细微的事物中大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其作品往往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无不体现这份无限的童趣童真。
丰子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绘画手法对该时期儿童漫画的发展大有裨益,对儿童社会教育更是一种巨大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