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科技发烧友”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逝世




     

1 《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先驱徐寿先生,近代中国教育人物像传之一》,《中华教育界》,1937 年第25卷 第1期,1页


1884年 9月24日,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杰出开拓者,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先驱——徐寿逝世。

他制作蒸汽机,铸造“黄鹄号”,是经清朝官方认证的“天下第一巧匠”。

他译《化学鉴原》,创化学元素汉译原则,是国人在《自然》发表文章之第一人。

他广译西学,创办格致书院,为中国近代科学之先驱。

李鸿章称赞他,“讲究西学,实开吾华风气之先”。

丁宝桢谓先生,“杜门不出,于欧洲器物讲究最精”

后人评价他,“卓哉徐君,实事求是,服膺西学,深会其旨。辨别性质,研精覃思,技也进道,格物致知”。


 

图2:《中国杰出的国防科学家:徐寿》,《现代青年(福州)》,1941年,第5卷 第1期,38-39页


 

图3:《 徐寿传(子建寅)》,《国学丛刊(南京)》,1923 年,第1卷 第1期,117-119页


徐寿,字雪村,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生于江苏无锡。徐寿幼时学过经史,研究诸子百家,亦曾参加科举,但未能通过童生试。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加之明清以来“学以致用”思想的影响,徐寿认为格物并非“奇技淫巧”,反而对社会大有裨益,遂“专究格物致知之学”,苦习化学、物理、机械、数学等学科,“穷源究委”、“皆通其奥”。





      

图4:《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先驱华蘅芳先生,近代中国教育人物像传之一》,《中华教育界》,1937 年,第25卷 第1期,1页  


1862 年徐寿和华蘅芳一起接受曾国藩的聘请到安庆军械所主持设计和研制蒸汽船,不到一年时间,徐寿便带领团队成功建造了近代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1864 年徐寿在南京军械所“与蘅芳及吴嘉廉、龚云棠试造木质轮船⋯⋯造器置机,皆出寿手制,不假西人……长五十余尺,每一时能行四十余里,名之日‘黄鹄’”。“黄鹄”号就是完全由中国人自行研制,并以手工劳动为主建造成功的中国第一艘机动轮船,它的建造揭开了近代中国科技史的华丽篇章。


 

图5:《汽船構造:龍骨:製造大汽船之程序》,《小世界:图画半月刊》,1934年第45期


凭借在两艘蒸汽机轮船设计制造之成就,徐寿名声大噪,1867年被近代中国最大军工企业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特聘。而后,他又陆续参与了惠吉、操江、驭远等更大规格舰船的制造,但逐渐将其主要精力转向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中的翻译工作。徐寿与傅兰雅、伟烈亚力等西方学者合作,以传统“口译笔述”的方法翻译西方书籍,先后翻译有《化学鉴原》、《器机发轫》、《法律医学》、《化学求数》等26部西书,加上专论、校书等,共计290万字;其子建寅亦译著24部,计170万字;三子华封译书4部,校书8部,计219万字。


 

图6:《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先驱徐建寅先生,近代中国教育人物像传之一》,《中华教育界》 ,1937年,第25卷 第1期,1页


作为翻译西方科技知识的先行者,徐寿发现许多西方科技类词汇并没有与之对应的中文名称,尤其是翻译《化学鉴原》时。为解决这一问题,徐寿巧妙而创造性地选择用罗马音的首音(或次音),查找同音字,添加偏旁偏旁,形成新的汉字来命名。他开创的化学元素汉译名的原则亦被沿用,我们今天必背的元素周期表,也大部分都出自于他的翻译化学元素英文名称。




      

图7: 《Ⅴ、格致近聞:化學鑑原(續)》,《教会新报》,1872 年第217期,11-15页


除了中国本本土出版、刊行科技论文外,徐寿还放眼世界,向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投稿。其刊载于1878年《格致汇编》第7卷的《考证律吕说》一文,于1881年被傅兰雅译成英文,以“声学在中国”为题,被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Nature)刊载。据学者考证,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


 

图8:《考证律吕说》,《格致汇编》,1880 年,第三卷 秋,14-15页


在辛勤译书的同时,徐寿还付出巨大的心血与傅兰雅等人筹办格致书院,并在长达十七年的时间里实际主持书院的工作。1875年格致书院正式成立,它以“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为宗旨,开设有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多门课程,是中国第一所教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为中国近代科技翻译培养了大量人才。

1884年9月24日,徐寿病逝于江南制作总局翻译馆。综观徐寿一生轨迹,他淡泊名利,不求显官厚禄,不求功名利禄,致力于引进和传播国外的先进科学知识,为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近代中国科技史写下了耀眼的篇章。